近日,体育学院成功举办“民族同心·劳动同行”少数民族座谈会暨劳动实践园主题活动,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勇、副书记李晓婷、全体辅导员及来自维吾尔族、回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共20余人参加活动。
座谈话团结,文化交融聚共识。
座谈会上,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畅谈校园生活、分享民族文化,并就学习课程、文化活动等提出建议。维吾尔族学生阿布都艾尼·努尔麦麦提讲述了自己在意外受伤情况下得到学院暖心帮助的感人经历,回族学生吕岩分享了在老师帮扶下适应专业学习的经历,羌族学生吴晨航提议举办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学院领导认真记录学生想法诉求并逐一回应。党总支书记刘勇亲切询问学生生活与学习情况,并叮嘱:“学院永远是大家的第二个家,有任何困难随时找我们!”现场气氛轻松融洽,笑声掌声不断。
随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师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
劳动育同心,田间课堂践真情。
座谈会结束后,师生们走进学院劳动实践园,共同培育象征团结的“石榴籽”园。在老师示范指导下,各族学生分工协作,有的俯身清理杂草,有的挥锹培土,有的扶正树苗,有的提桶浇水,汗水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劳动间隙,大家分享家乡农耕故事,不同民族的农耕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尽管耕作方式各异,但对土地的热爱和勤劳的精神却是相通的。
指导老师适时引导大家思考:“正如这片花园需要不同工种配合,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也正是各民族智慧交融的结晶。”这让劳动实践升华为一场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大家纷纷表示,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本次活动以“文化+劳动”的育人方式,搭建了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学院将继续打造劳动实践园常态化教育基地,推动民族团结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培育新时代有为青年,通过创新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让“石榴籽”精神在校园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