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体育学院2022级全体同学收到一封邮件,这是体育学院进行的一场“防钓鱼”实践课。此次活动利用同学们对“早晚体能训练”免单券的迫切心理“需求”,向111名2022级学生发送“钓鱼邮件”,最终无一人上当。 面对“钓鱼邮件”,同学们头脑清醒、互相提醒,并及时将情况反馈至班主任处。总体而言,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实践课将钓鱼诈骗手段与学校生活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从真实事件中考察同学的防诈意识。 当前,国内大学生防诈形势依然严峻。根据国家反诈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中,18至35岁受害者占比达65.5%。许多网络诈骗、钓鱼网站抓住高校学生的心理进行“定制化”诈骗,对受害者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骗子的圈套。生活中,更是有“高校博士生被骗十万元”,“学生网聊被骗数万”的案例。目前而言,更多高校选择通过教育课的方式向学生普及防诈知识,提醒学生需要提高防诈意识。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仅仅知道防诈防钓鱼是不够的,随着诈骗钓鱼手段不断丰富,有的时候更会出现学生“防不胜防”的情况发生。 如何防诈防钓鱼,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教育中应注重真实性与实践性,将案例同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经历、实践的方式切实提高防诈意识与素养。破除钓鱼,学校应注重对全媒体应用,充分利用官方媒体、官方网站等资源,实时发布信息,确保重要信息官方渠道权威发布,不让钓鱼邮件、网站等有可乘之机。 学生也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警惕。当下,钓鱼网站、网络诈骗防不胜防,当遇到真正“诈骗钓鱼”时没有第二次机会。学生必须做到警钟长鸣,时刻提高警惕,善于发现骗局漏洞。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邮件、消息等一定要多次核实消息来源,将官方网站、邮箱等联系方式录入通讯录;遇重大事件、活动通知定要核查官方渠道消息。更重要的是,不要有占便宜的思想,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不随意浏览陌生网站,从根本上杜绝被钓鱼的可能性。 网络安全及教育一直在路上,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紧绷网络安全这根弦,将防诈意识贯穿到生活细节中才能真正保证切身利益不受侵犯。 |